今年以来,知名品牌关店的新闻不绝于耳。网红品牌大规模关店、老牌玩家黯然退场、行业巨头关店调整.....虽然关店的理由不尽相同,但最终的目的不外乎及时止损。
其实对于连锁企业来说,关店不一定是坏事。俗话说“动则不衰”,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,企业只有不断调整经营策略,才能跟上形势变化,不被市场淘汰。因此,连锁企业需要通过“淘汰一批差的、保留一批好的、拓展一批新的”来达到门店管理的动态平衡,从而不断提升门店整体盈利能力,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。
那么,对于连锁企业来说,什么样的门店才是真正需要淘汰的?除了业绩指标之外,评估关店与否的重要指标还有哪些呢?
1.看过店、进店客流及转化
业绩不佳,不一定是门店选址的问题,也有可能是销售转化环节出了问题。
对于实体店而言,客户往往需要经过进店、逛店等环节才会走到买单这一步,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销售转化漏斗。如果希望提升业绩,要么提升漏斗的入口总流量(即过店客流);要么提升漏斗各环节(如进店、逛店、成交)的转化效率。

如果门店周边客流量很大,但是进店的客流却不多,有可能是进店转化环节出了问题。我们可以尝试更换迎宾及导购、更新橱窗或者开展一些促销活动,并通过进店客流的数据变化对这些调整措施进行效果评估。
如果更换迎宾或更新橱窗后,进店客流或业绩呈上升趋势,则不用急着关店。
2.看客流画像与目标用户/配货品类是否匹配
如果经过以上一系列调整后,进店客流或门店业绩仍然没有起色,是否就需要关店了呢?
别着急,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周边客流画像再做决定。用户的性别、年龄直接影响着客户的消费偏好,如果周边的客流以中老年为主,但是门店的配货品类却是针对青年群体的,那么门店的业绩显然会大受影响。这时候,门店可以根据客流画像调整配货品类,并观察调整后进店客流、门店业绩的变化。
另外有些情况下,门店的配货品类与目标用户可能并不一致。比如,悠络客的某客户为中高端男装品牌,但是实际上进店产生消费的女性客户却比男性要高,这些消费者大多是帮老公或爸爸购买服饰。因此,门店对于目标客户画像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对市场、客户了解的情况下。
3.看一段时间内客流变化趋势
除了客流转化和用户画像外,门店一段时间内的客流变化趋势也是评估门店价值的重要指标。
市场环境瞬息万变,有些门店当前业绩不佳,不代表没有发展潜力。毕竟,从新店开张到积累用户、口碑扩散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,门店经营策略的尝试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验证。有些门店虽然单从业绩来看门店仍处于亏损,但是如果进店转化率和整体业绩呈逐步提升趋势,那么不妨再多观察一段时间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,门店就会扭亏为盈。
除了以上几点,影响关店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还有很多。但总的来说,在做出关店的决定前,一定要进行必要的财务审计或科学评估,确属亏损且扭亏无望的,方可考虑关闭。